3)第495章 子龙帅哥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将士出城操练之后,朱慈烺折而向北,往北面的京营官田而去。

  相比于战事的紧迫,财政的困窘,另一个影响明末历史走向,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大因素就是粮食的短缺。

  城北的京营官田里今年种植了大约五万亩的新型农作物,宋应星说收成很不错,朱慈烺急于见到。

  一路疾驰。

  五月他离开京师时,原野还是翠绿,现在却已经是一片苍茫了。

  天色大亮时,朱慈烺来到官田。

  因为到了收获之季,作为水利和官田主管的宋应星这几天没有回城,而是住在官田边的仓库里,全力督促收获,除他之外,朱慈烺向吏部要求的另一名人才,原诸暨知县同时也是大农学家的陈之龙也已经于两月之前到达京师,领工部头衔,现在担任宋应星的助手,主职官田的农事。

  陈之龙是徐光启的弟子,整理并印刷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《农政全书》,对农政有相当的了解,而于农政之余,他本人也时时抒发对社会经济的看法,想要改变现状,寻求经世致用之学。

  因为与当下的主流不符,加上他是复社出身,因此屡受打击。

  陈子龙一度“欲绝仕宦”不想当官,在家“广其宅,示无志四方也”。但终究敌不过读书人报效国家的念想,于崇祯十三年(1640)六月,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,不久兼代理诸暨知县。在诸暨知县任上,陈之龙颇有政绩,不但兴修水利,振兴农政,而且亲司赈事,平定饥民暴动,与军事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才能。正想大展身手时,却接到了京师的调令。

  历来,地方官进京都是高升,但陈子龙任县令未满三年,无评鉴,直接进京,属于是特殊提拔,而这种现象,是被基层官吏所鄙视的,陈子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,因此他最初是拒绝到京的,直到吏部连续发令,他才不得不北上。也因此,他耽误了时间,直到朱慈烺五月离开京师之时都没有见到他。

  陈子龙到了京师才知道,原来是太子的京营要用他。

  当看到京营官田里一望无际的“玉米田”时,他惊讶无比,同时又欣喜若狂,因为这正是他的老师徐光启的梦想啊。想不到太子殿下居然帮老师实现了。

  而对于宋应星之名,他久有耳闻,对宋应星的农政水利之才颇为佩服,在宋应星手下做事,想着如何将这“玉米田”推广到全天下,倒也是一件乐事,因此现在的陈子龙和两月之前的陈子龙完全不同,一改心中的郁闷,完全融入到农事之中。

  因为是学农的,又整理了农政全书。因此陈子龙对农事毫无鄙视,反而认为农政是现在最需要的“经世致用”的学问之一。年轻的他每日在农田里打滚,摸索着种植玉米的经验,灰头土脸,乍看起来和田里的民夫差不多。

  太子驾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