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639章 追谏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甲申之变,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到山海关时,「恸哭六军俱缟素」,崔孝一的天都塌了,天子死社稷了!他这个属国子民,还能为谁而战?更要命的是,他的总兵官吴三桂已剃头降清,要当建虏的马前卒了,崔孝一心胆欲裂,万念俱灰,历尽艰辛来到荒凉的皇帝墓前,绝食七日而死。

  现在是崇祯十六年,崔孝一还是吴三桂军中的一个百总,箭术精绝,刚才连发五箭,箭箭中靶心,朱慈烺惊奇,问起姓名,这才知道,原来他就是在历史上留下姓名,令人感到无比悲怆的那个朝鲜人崔孝一。

  烈士,何止中华才有?

  崔孝一今年三十五岁,正是盛年,单眼皮,仔细看,就能看出他朝鲜人的长相,虽然前世里,朱慈烺对“韩”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,但对眼前的崔孝一,却是充满了敬佩,于是他满了一杯酒,亲自赐给崔孝一。

  崔孝一诚惶诚恐,他没有想到,自己居然能得到大明太子的亲自赐酒,双膝跪倒,满脸通红,热烈盈眶的接受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有此殊荣,就算是死也值了。

  “未来截断建虏和朝鲜的联系,从朝鲜登陆,攻击建虏后方,崔孝一这一些朝鲜义士必有大用……”朱慈烺暗想。

  下午,朱慈烺登上宁远城,查看架设在炮台上的那些红夷大炮,天启元年,朝廷重金购置红夷大炮,一半放置在了京师,另一个都拉到了辽东,其中宁远城分得重型红夷大炮六门,宁远大捷中,正是因为有这六门红夷大炮的相助,袁崇焕才能击退建虏大军的围攻。

  汤若望现在在镇虏厂铸造的其实是仿制品,宁远城头的这六门,是实实在在的红夷铸造。

  站在宁远城头,朱慈烺远望松山、锦州的方向,心中泛起一阵凄凉……

  城头下来,又去了军械库,粮仓,马厩,弓箭盔甲坊---宁远自己制造弓箭和铠甲,甚至自己铸炮,后世里,就有一尊篆有吴三桂名字的红夷大炮被发现。原本,只有京师的镇虏厂能铸造红夷大炮,但宁远距离京师遥远,而重型红夷大炮光是炮身的重量就达到了2吨多重,加上炮车重量便超过了4吨,一门大炮需要12头犍牛拖拉,三十名军士负责运送,从京师到宁远800里,差不多一个月才能运到宁远,如果遇上雨雪天气,延迟到两个月也是常有的,因此历任辽东巡抚都请求朝廷在宁远设置炮厂,这一请求,在松锦之战后被答应,现在宁远城中有一个小型的铸炮厂。。

  一边巡视,听取黎玉田、吴三桂等人的汇报,一边想着宁远的守预之策。

  如果今冬能顶住建虏的入塞,建虏实力受损,短时间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,以宁远现在的兵力和防守强度,继续坚守是不成任何问题的,但如果抵御建虏入塞失败,关内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