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801章 杨尔铭和张缙彦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途上。

  明代官制,御史不是直接派任,而都是从地方优秀县令选拔而出的,杨尔铭在桐城县令的任上,击退流贼,表现优秀,因而被提拔为御史。正常情况下,磨砺五六年之后,就会再次外放,担任副省级的官员,又或者进入六部,以杨尔铭之才,定可有所作为。当年,于谦就是在御史任上,一辩成名,最后成为兵部尚书的。

  像是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注视目光,杨尔铭微微行礼。

  杨尔铭之后,就是张缙彦了。

  和杨尔铭不同,张缙彦给朱慈烺的印象却是恶劣。

  历史上,张缙彦能从一个七品言官,一跃成为二品的兵部尚书,连升七级,靠的就是一张嘴皮子,用慷慨漂亮的言辞,忽悠住了崇祯帝,令崇祯帝以为,他真有逆天的才能,在大厦将倾,李自成逼近京师之时候。将其任命为兵部尚书,张缙彦对崇祯帝的建言,就有名的就是在开封之战后,他建议派人捞取周王府沉没在黄河河道中的财物,以解朝廷的财政困难。

  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,竟然获得崇祯帝的同意,真派人到黄河里面去捞了。可知大明朝真是穷疯了,也可知,到了崇祯十六十七年的时候,崇祯帝已经是乱了方寸,慌了手脚。

  这一世,因为开封之战的改变,张缙彦没有机会向崇祯帝进献他那“不拘一格”的想法。

  但张缙彦却将童谣之事,告知了崇祯帝。

  童谣在京师里传播了三日,朝野上下,人人皆知,但众人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沉默,不论是为了保护太子,还是老谋深算、明哲保身。

  连东厂和锦衣卫,都在犹犹豫豫,想着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向崇祯帝透露,以免告密不成,反而被多疑的崇祯帝认为是在离间天家,但想不到,张缙彦这个愣头青,竟然迫不及待的将此事告知了崇祯帝。

  现在,除了太子和司礼监的几个人,满朝文武都还不知道,崇祯帝已经知晓了童谣,他们都以为崇祯帝还蒙在鼓里,彼此心照不宣的依然在保守这个秘密呢。

  和杨尔铭坦荡不同,张缙彦做了亏心事,心中很是发虚,站在一众言官中,低头不语,尤其不敢向太子所在的防卫张望。

  “吱呀呀~~”

  时辰到,午门开启了。

  太子在前,百官鱼贯而入。

  崇祯帝十几年如一日,准时出现在皇极殿,灯笼光亮之下,他脸色疲惫,看起来昨晚批阅奏疏又到很晚---不过黄太吉身死的喜悦,还在影响他,感觉他今天精神很是不错,目光也炯炯有神。

  今日朝议的内容有三个,一个是建虏退兵之后,各处的善后,有功将士的奖赏和长城的重新布防,第二,辽东百姓的安置,第三,今日已经是腊月初六,马上就要过年了,很多因为建虏入塞而被压下来的事务,必须在年前做一个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