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7章 上达天听的秦烈_大宋一品权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所思,必付之于行动。

  这也就是她此刻出现秦家门外的原因,因为她就就奔着拜访秦烈的目的来的。

  秦烈现在的名气,在附近这一块,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存在。

  这不在见到他被大理寺的衙役带走的消息时,众人无不是争相相告,打听着事情的始末。

  大宋宣和二年,公元1120年,正月初八。

  大宋皇帝赵佶,在皇城紫宸殿上,赐宴群臣,京中三省六部九卿官吏,以及皇室子弟、外戚勋贵皆得以有幸赴宴。

  文风鼎盛的大宋朝堂,这样的大型宴会之上,自然少不了歌功颂德的诗词。

  对于这样在皇帝面露脸的机会,群臣自然也不会错过,即便是不会作诗词的臣子,这个时候也早早找人捉笔,准备好了诗词。

  一来借机在皇帝面前留个好印象,二来也可以应付皇帝兴致。

  身穿龙袍冕服、头戴帝王通天冠的赵佶,手端着九龙紫金杯,满面春风的举杯喊道。

  “诸位爱卿,共饮此杯。”

  “谢陛下。”大殿上文武大臣、皇室勋贵子弟,济济一堂,足有千人之多,面对皇帝的举杯,众人自是纷纷端起酒杯,躬身满饮手中之酒。

  “秘书监的周爱卿可来了?”

  皇帝赵佶本就是一个琴曲书画,无所不精的皇帝,这不酒过三巡,他就忍不住心痒了起来。

  “微臣在。”秘书监少监正是周邦彦。

  而秘书监主要的工作就是掌三阁图书,相当于后世的图书馆、档案馆类似单位。

  一般担任这个职务的,都是文坛巨匠,而当朝的文坛领袖,自然非周邦彦莫属。

  这也是皇帝赵佶,在想到与群臣共赏诗词书画之时,第一个想到的人会是周邦彦的原因。

  “周爱卿,今年佳节,可有佳作,让满朝文武共赏之?”

  赵佶虽然是个皇帝,但他骨子里却是个十足的文人。

  可以说他一个书画大家,绝对属于大师级别的,做皇帝嘛,他连及格都勉强。

  所以每年的开年大朝结束后的宴会上,赵佶都会让群臣,争相斗艳,比试诗词,甚至获得第一名的人,不但能够得到大批的财物赏赐,还随时可以加官进爵。

  “回禀陛下,微臣老迈,思维迟钝,未能赋写新词。”

  周邦彦的话一出,赵佶顿觉得扫兴。

  “不过,微臣昨夜刚刚获得几篇千古名篇,乃是一年年轻才子所写,微臣已经誊抄而来,请陛下阅览。”

  “能当的周爱卿口中的千古名篇,必然是佳作,快快呈上来。”

  随着皇帝赵佶的话语落下,龙椅一旁的站着内侍省中卫大夫张迪,连忙小跑着上前,从周邦彦手中把誊抄的书卷接了过去。

 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

  随着中宫內侍张迪,领着伺候的小太监,把四张字帖卷抽用镇纸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