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63章 《源代码》与《疑犯追踪》联动_华娱科幻之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实跟陈景行前世位面的一部科幻经典《少数派报告》是相似的设定,《少数派报告》中的设定便是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类发明了能侦察人的脑电波的“聪明”的机器人――“先知”,“先知”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,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,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。

  当然在电影中这个所谓的“先知”其实不是机器,而是三个超自然的人,三个“先知”一起出具预测犯罪报告,如果三人中意见不同,则少数服从多数。

  《疑犯追踪》中这种能“预言犯罪”的是真的机器,而本位面中《少数派报告》这部科幻经典并未出现,所以《疑犯追踪》中的这个设定就非常新颖了。

  不过在陈景行的剧本中,虽然这个为了“预防KB袭击”而发明的机器实际上有“预言罪犯”的功能,但是官方却不允许使用这种功能。

  一旦开启这个功能,那么恐怕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法律、道德与伦理的颠覆,官方对此极为慎重,因此封闭了这个潘多拉磨合,过滤掉“无关名单”,只出具“有关名单”即与KB袭击有关的人员名单,且第二天零时“无关名单”会被机器自动的永久删除。

  这个机器是如此的危险,又是如此的重要,以至于包括官方特殊部门和开发者在内,只有不到十个人知道机器的存在。

  潘越名就是这个机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,他发明了一套启发算法,编写出了“机器”,在经过六个月的人脸、声音、步态识别和跟踪测试后,接入了监控数据和网络信息系统。

  之后潘越名开始教会机器如何整理数据,理解人类,发现信息间的关联极易识别异常个体。

  在某次学习、评估能力的测试中,潘越名发现“机器”对自己产生了如同子女对父母般的依恋,在“预测”到潘越名有生命危险时,不惜改变其代码,操控红绿灯、手机和部分使用了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,让潘越名免于一场车祸事故。

  潘越名认为“机器”要保护的是这个世界,而不是某个人,而且机器对个别人产生的“感情”,导致它干涉人类社会运转的举动越过了他的警惕红线,机器的潜力让他既担心又害怕。

  所以潘越名决定在每天零点让机器自我删除,只保留相关数据和核心代码,就像其自动删除那些“无关名单”一样,让这个在他手中诞生的人工智能始终保持中立和绝对理智,让其不对任何人,包括他这个设计者产生感情。

  系统上线后,效果非常好,帮助官方阻止了两起KB袭击。

  而潘越名在之后发现,他的合作伙伴,也是他的挚友每天都用作为“后门”的应急预案偷偷获取本该被删除的“无关名单”,然后尝试去干预和拯救这些并非KB袭击的预期事故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