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42章 公粮指标_回到过去要致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虽然叫做地,但是也不全是山地。

  以后所谓的山地,叫做旱田,既然是田,当然可以种庄稼,既然可以种庄稼,那样就要上交公粮,要不然怎么体现新社会新气象呢?

  当然,所谓的旱田也是可以种水稻的,只是有点麻烦,有点辛苦而已,要不然梯田怎么产生的呢?

  旱田和水田,不分高低等级,体现一律平等的理念,公粮的指标,按照亩产的平均指标来定量,总的来说,尽量保证大家人人有饭吃,减少贫富分化。

  旱田和水田的平均指标?

  亩产能有400斤吗?

  谁家的亩产这么牛叉啊?

  废话,当然是傅学华家里的亩产,傅学华家里的亩产1000斤都有,你怎么不按照亩产1000斤来定量,每亩上交公粮300斤,让所有人不要活了。

  傅学华好奇的问道:“以后山地也按照水田的标准交公粮吗?那你家不是亏大了吗?”

  舒大强无奈的说道:“也不算亏,公家的政策就是这样,水田和旱田,相互扯扯吧?”

  舒大强说的那么勉强,其实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,旱田怎么可能和水田一样的标准交公粮呢,那不是扯淡吗?

  镇上的领导,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,估计虚报产量了?

  今年秋收的亩产按照400斤来定产,这不是扯淡吗?就有最好的水田,一亩田也就是400多斤稻子,可是其他中等田和下等田呢?定产应该平均的亩产来定量,要兼顾下等田和旱田,可是这次怎么全部按照上等田的标准来定量呢?

  李大庄的旱田比较多,这样定量的话,李大庄要多损失几百斤粮食啊。

  舒大强一家一共收获了5000多斤稻子,交公粮都要交掉3360斤,剩下1600多斤,一担稻子11块钱,就是176元啊。

  舒家可是有三个劳动力,平均下来,每个劳动力就是50元,那是半年的劳动收入啊,仅仅是工人两个月的工资而已。

  李大庄家里也差不多,交完公粮的话,只剩下1800斤稻子,比舒家强上那么一点点,可是李大庄家里有四个劳动力啊,平均下来收入更加少。

  难怪两个人愁眉苦脸的呢,李大庄和舒大强家里的情况就是这样,别人家的情况应该更加惨吧?

  傅学华忍不住想到自己老爹家里,四亩水田,加上5亩旱田,应该上交公粮1080斤,总共就分到1300斤,交完公粮,那就没有什么剩下的粮食啊。

  就算不剩下粮食,傅学华也不同情老爹,谁让刘英和傅学霜不参加劳动呢,要不然要多分几百斤粮食,都是自己活该,该劳动的时候,都在家偷懒,分粮食的,知道粮食少了?

  傅大河也很委屈,他以为今年秋收的情况,和夏收时候是差不多的情况,那个时候土主家庭的劳动力的粮食减半,七扣八扣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