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9章:故人的出手_我不喜欢被称作明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太小众了,小众到别的乐种都有成体系的其他方面专业人士,但是电子音乐却没有。

  函夏电子音乐的乐评人,就是听众,就是酒吧的DJ,就是舞池里的那些raver们。

  一般能在函夏火起来的电子音乐作品,都是有很高的趋同性的。

  那就是,大家都会集中的,成规模的,都听一样的作品,但是对于不知名的音乐人,函夏电子音乐的听众反而做不到真正的公允公正的判断。

  他们甚至很怀疑那些没人听的作品,是不是真的行。

  就例如前世的地球世界,这种现象在前世被吐槽为‘Faded现象’,或者‘Tobu’现象。

  这是在其他乐种上是完全看不到的,拥有很高的盲从性。

  然而,谁都不知道的是,此刻,在索尼音乐的函夏分部当中。

  一个叫冯卿的中年男人,挂掉了一个电话。

  这位叫冯卿的男人,有一个身份,那就是,索尼音乐的函夏分部的首席乐评师。

  哪怕是在整个函夏乐坛内,都很有地位,属于大前辈级别的人物,是属于走到哪都会被人敬仰的那一类人。

  此刻,冯卿刚刚挂掉的电话,通话记录上显示有一个很明显的‘国际长途’标识。

  “那就让我来看一看吧,说来,函夏的电音确实有点欠发展,和国际上差距太大了,也许我应该相信你的眼光呢?你选的人应该不会差,那我帮一下也无可厚非,或许这就是函夏电音的第一步也说不定。”

  冯卿突然笑了。

  想当初,某个年轻人的作品还是他来主导进行评分评价。

  但是时间过得很快啊,现在,他已经没有资格来做那个年轻人的主评人了,毕竟,随着他走出国界线,踏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之后,函夏乐坛,就已经不再能够局限住他了。

  不过,在他以后,函夏乐坛就好似迎来了轻微的复苏一样。

  现在的冯卿,似乎又找到了当初多年前的热情,因为他现在偶尔也能够从一些新人的新作品里面,找到那种令人惊喜的感觉了。

  这不得不说,是一件好事。

  只不过,电音啊....这个领域,他还真的从来没有踏入过。

  不过要说他不懂?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只不过是单纯的因为,之前的函夏电音,由于实在不成体系,也太过落后,导致市场过小的原因,索尼音乐就一直看不上这片市场。

  不光是索尼音乐,国内的这些巨头唱片公司,基本没有一个,是对电音市场感兴趣的。

  所以,这才会出现‘电音厂牌’这种东西。

  国内管这叫厂牌,但是很多国外大厂翻译过来,其实都是唱片公司。

  其实也挺令人唏嘘的,毕竟,电子音乐放到国际市场,那也是最炙手可热的乐种之一,是属于主流中的主流。

  但是一到了函夏国内,怎么就这么拉了呢?

  不过,今天,冯卿打算涉猎一下这个陌生的领域了。

  冯卿来到电脑前,戴上了监听耳机,拿出了工作本和钢笔,熟练的打开了音乐软件,还有调音台。

  作为一个乐评人,他需要的是最真实,最好的反馈,能够听到每一个细节的那种,这样,他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。

  “先听一下王艺隆的歌吧,看看老一辈电音人的水平....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