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四百六十四章 大计划(六)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过来帮忙,将他们陆续扶到都堂。

  一进都堂,君臣一看这些老兵,全部囧了。

  郑朗来到一个老兵面前,问道:“老翁翁,你这大把年龄,为什么不退役啊?”

  “啥?你说啥?”

  郑朗没有办法,走近,附在他耳边大声说道:“老翁翁,你高龄多少哪?”

  “我啊,我七十六。”

  “老翁翁高寿哪,但你这把年龄,为什么不退役,在家坐养天伦之乐啊。”

  “我还能为陛下上阵杀敌。”老兵有意挺真佝偻的腰杆,挥了挥枯萎下去的小胳膊肘儿,大声喊道。

  老人家豪情是好的,可看他的样子,这一回连欧阳修也是满脸黑汗,赵祯坐在龙椅上,开始抹额头。别急,一个老人许久未穿盔甲,沉重的步人甲压在身上,终于支撑不住,卟通一声,倒在地上,昏了过去。

  “传御医……”赵祯无力地说着,他自己也差一点要昏了。

  郑朗说道:“各位请回吧,还有,解下盔甲,陛下不会怪罪。”

  老兵退下,郑朗说道:“京城附近各州县计有禁兵六百多营,臣只与三衙官员调查了京城附近四百余营,这些老兵全部在七十以上,六十岁以上的老兵更多,将会达到几千人数。之所以一直不退役,是因为贪图禁兵的待遇,养家糊口。其实人到五十以后,体渐衰,已不适合参加诸项战斗。若是从五十岁开始排除,比例会达到禁兵的百分之十五成,也就是全国八十几万禁兵,最少有十几万以上者不能参与战争,空占国家兵额,消耗国家财政负担。有可能仅老兵一项,一年国家就亏空五六百万贯军费。而有五六百万军费节余下来,那么可以筹集七百万石以上的米粮,若加上价贱的麦粟,有可能筹集一千万石,再加上许元已经筹集到了的粮食,无论陕西山东河南旱情再怎么恶劣,国家今年也无忧矣。这只是其一。”

  说着再次示意,又有武官下去带人。

  这次带来的是几十名妇女,有的妇人颇有些姿色,郑朗说道:“这是从天武三十三步军营中抽出来的士兵家眷,职业便是军记。”

  然后走到一名青年妇女面前问:“你家中有什么人?”

  青年妇人仓惶不能答,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进皇宫,还能看到诸位宰相与皇上,两个小腿直哆嗦。

  “不用怕,但说无妨。”

  “妾,妾家中有丈夫,有两个孩儿,还有一个老母亲。”

  “也不算多,虽说京城物价昂贵,可是朝廷给禁军军俸十分优厚,你丈夫是什么禁兵?”

  “中,中禁兵。”

  “中禁兵也不错,每月给钱七百文,”这要看的,上禁兵一月一贯,中禁兵五百到七百文,下禁兵三百到四百文,不过京城物价贵,基本都享受到最高的待遇,郑朗又说道:“还有二石五斗月粮(下禁兵是二石月粮,宋代成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