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单九章,高谈阔论_定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下去要做的事情。。

  苏三也很是动了一番脑筋,主要就院规院训,还有办学的宗旨,进入的准则之类做了具体的规范。。又建议成立学院的董事会,一切学院的重大改策,都要在这个会上讨论表决通过。。

  这些东西都是新东西,让*等人消化掉,就花了不少时间,再让他们从理解到坚决执行,苏三更是费了不少唇舌。。

  好在*等人这几天已经被苏三这一套一套的理论给震得死死的,对苏三说的话,那不仅是全盘接受,而且是一字不落地吞了下去。。

  苏三道:“因为是大学,大家都可以来学。以后就逃不过一个‘公’字。虽然你们是第一批为大学做出贡献的人,但是你们的生命是有限的,你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也许五年,十年后,你们就要离开大学。。你们离开后,大学却不能倒,所以就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。只要这个机制在,我们这个武陵大学就不会倒,就可以不断地造福穷困的学子。。”

  苏三又道:“知识才能改变命运。士子们有好的条件,可以接受好的教育,因此他们往往站在比普通人,要高一层的位置上。。打破这种局面,就要重视教育。今天我们在武陵办了大学,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金陵办大学,然后各个城镇都可以办这种大学。。只要穷人的子弟都可以读上书,那大家的起跑线就差不多扯平了。。”

  苏三还说:“财务是大学,生存的根本。因为是义学,所以穷学生是不用交钱的。但大学办出名了,富人家的子弟也想来大学进学,怎么办?好办,交钱。交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钱,这个钱不叫学费,叫赞助费。交了钱的学生,并没有什么特权,吃要一样,住要一样,不许带书僮丫头之类的,要与伙伴们同吃同住,同苦同乐。。”

  苏三最后说:“穷人的孩子,很懂吃苦。但做学问,不是死读书,要活学活用。。人情炼达即文章,一味地作学问,不管世情,不学人情,便是做出了一些学问,也根基不稳。。自强是好事,太强了,则易折,因此也要厚德。。。我看武陵大学的院训就叫: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好了。。”

  *等人,每次从苏三那里回来,都是精神饱满,干劲十足,就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些。。

  自己在私底下踅摸了半天,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问题,到了苏三那里,几句话的功夫,就总能让人顿悟。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身边这些朋友们的心里。。

  他们在一起说起苏三的时候,最后终要把他归结成二个字,那就是:奇才。

  不过他们眼中的奇才,现在只对玉儿做的吃食稍稍感兴趣。除此之外,他对其的事情,一概不感兴趣。。

  至少苏三本人以为是这样。。可直到有一天,虞凤跑到了东湖,苏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