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24章 甘泉分号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四方楼的一些招牌菜,盘点对方在管理等方面做得比自家好的地方,最后才弱弱提了句。

  “有人说,四方楼跟美味干货铺是一个东家老板,他们是用的那些新式调味料,菜肴味道才变得那么好……”

  海四少微微挑眉:“哦?那你怎么看?”

  二掌柜擦擦额头冷汗,咬着牙说:“传言未必全真,应该是四方楼找了个好厨子。美味干货铺的调味料我们后厨现在也在用,但效果还是达不到他们的水平……”

  承认自己技不如人,这点很不容易。

  海四少漫不经心敲了敲桌子:“你不错,今后海记酒楼的大掌柜换成你。让后厨多精进手艺,多开动脑筋研究新菜式,别老想着别的乱七八糟的事,嗤……”四方楼甘泉分号的掌柜并没想到,自己的事业新征程险些遭遇挫折,又以这样悄无声息的方式平息。

  袁老爷指派过来的大掌柜不是旁人,正是先前留守新平的梁掌柜,也是宿州小梁掌柜的爹,跟李絮也算是老熟人了。

  梁掌柜带着人刚抵达甘泉县,李絮就主动上门拜访,送上一份大礼,由美味干货铺独家特供的系列调味品,以及她来此个把月摸索出的甘泉县百姓口味偏好!

  梁掌柜执掌袁记酒楼多年,对这行当里的门道还算精通,临危受命来海西府开阔新市场,本来战战兢兢,生怕摸不准本地人的口味生意冷清。但,跟李絮长谈过后,再尝过用这些调味品烹调出来的菜肴后,一颗心终于安稳落到肚子里。

  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啊!

  正所谓“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”,隔着近千里距离,气候、地理环境都截然不同,海边的百姓口味跟内陆地区差异大了去了,如前者更喜清淡、注重食材新鲜程度,等等。

  但,这些讲究在足够打动人心的美味佳肴面前都只是纸老虎!

  梁掌柜大手一挥,让厨子一律放少些盐,以配合海边人的清淡口味,配上美味干货铺的新式调味料,再全力输出看家本事,四方楼就轻轻松松站稳了脚跟。

  大靖各地特色菜自不必说,能在同一间酒楼里吃到天南海北的菜色,这体验可不常见!

  甘泉县的中小商人数量远比其他地方多,愿意花点钱尝鲜的人数不胜数。其中还不乏家乡在内陆、千里迢迢跑商过来的外乡人,做梦都想吃到一口家乡菜的滋味,见着四方楼就跟见着半个同乡似的。

  李絮精心设计的精致广式早点、瓦罐汤本来就属于口味清淡的类型,正合本地人心意。

  吃着点心,配上一壶清茶,三两好友闲谈笑语,半天时间就这么打发过去了,一时间,竟成了些已经子承父业、在家养老的富家翁最推崇的生活方式。

  梁掌柜还采纳了李絮的提议,在本就厚厚一沓的酒楼菜单上又添了一大堆新式海鲜菜。

  其他分号也有少量海鲜出售,但都是不定时的,偶尔商队带来了才有的吃,因为路上要用冰保鲜,成本非常高,只有一等一的商贾才吃得起。故而,原来的厨子并不擅长做海鲜,尤其是还活蹦乱跳的海鲜。

  至少,在李絮看来,他们那手艺也就能糊弄下一辈子没见过海、没吃过真正鲜活海产品的内陆人。

  她的意思是,到了甘泉县,四方楼必须本地化,不学着烹饪、出售海鲜菜简直是暴殄天物!

 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,李絮早已摸清甘泉县人的饮食习惯,知道他们惯用的海鲜烹饪方式就三种,清蒸、白灼、或是加入酱料红烧,不差钱、不心疼油的少数人家才会玩油炸、油煎这些花样,但因为调料稀少,最后的成品滋味也就马马虎虎。

  于是,这一回四方楼推出的椒盐皮皮虾、蒜蓉烤扇贝、大虾粉丝煲、葱油泼海螺片、黄金焗飞蟹、避风塘炒虾、海胆蒸蛋、海鲜饭、佛跳墙、青蟹木瓜汤等新式海鲜菜直接将同城酒楼都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
  他们开酒楼的自然也有两把刷子,烹饪海鲜的法子可比寻常百姓丰富多了,可,可怎么还比不上个内陆来的新厨子呢?

  这可真丢人啊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iaoshu123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